抑菌圈测量仪是实验室中用于测量抗生素等药物抑菌效果的关键仪器,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实验结论至关重要。因此,做好抑菌圈测量仪的质量控制与维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质量控制
(一)仪器校准
定期对抑菌圈测量仪进行校准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性的首要环节。使用标准尺寸的参照物进行校准,检查仪器的零点和量程是否准确。校准过程中,还需对仪器的温度、湿度和操作环境进行控制,这些因素会对抑菌圈的形成和测量产生直接影响。不同型号的测量仪在校准时的要求和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会包括调整仪器的激光焦距、检测光源的强度,以及确认抗生素的扩展范围等步骤。
(二)质控菌株检测
实验室宜遵照行业标准建立本实验室药敏试验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控菌株的使用。每天重复测定3次,每次单独制备接种物,连续测定5天,记录药物的MIC值或抑菌圈直径。若实验室常规每天检测质控菌株,期望将日质控转为周质控,可回顾性分析过去两年连续检测的质控结果,前提是检测系统一致。
(三)使用标准物质
使用已知活性的标准物质作为对照,验证测量仪的准确性。在选择标准物质时,应选择与待测样品性质相近的物质,以确保结果的可比性。同时,还应定期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与其他实验室交流和学习,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实验能力。
二、维护方法
(一)清洁保养
定期清洁和维护仪器,防止灰尘、污垢等影响测量精度。对于光学元件,如镜头、光源等,应保持清洁,避免划痕和污渍。对于机械部件,如移动平台、传感器等,应定期润滑和检查,确保其运动平稳、无卡顿。使用前后的清洁也是确保仪器性能的重要环节。
(二)软件系统检查
定期检查仪器的软件系统,更新固件和驱动程序,以提高仪器的性能和稳定性。对于一些具有自动测量、拟圆填补、手动测量等多种功能的软件,应确保其正常运行,以便在不同情况下都能准确测量抑菌圈。
(三)零部件检查
定期对仪器的零部件进行检查,及时更换磨损或损坏的部件。例如,检查成像装置中的相机、镜头等是否正常工作,确保图像清晰。对于一些关键部件,如光源,应检查其亮度是否可自由切换,色温是否自动控制,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四)操作人员培训
操作人员的培训也是保证仪器准确性的关键因素。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才能对抑菌圈测量仪进行正确操作,确保校准过程符合标准要求。实验室应定期组织操作人员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减少人为误差。